“最近的消费复苏很明显,但我们还应该推出更多促进消费的措施。”2月21日,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成都市人大代表、伊藤中国总代表、成都伊藤洋华堂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亚美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进一步推动消费,同时应该对成都的传统商圈进行改造、升级。
2023年春节期间,成都市30家重点商贸零售企业客流量达1246.51万人次,同比增长5.66%;实现商品销售额11.74亿元,同比增长5.92%。但随着节日经济影响的结束,消费品市场整体出现回落。消费品市场需要持续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成都市人大代表、伊藤中国总代表、成都伊藤洋华堂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亚美。 陈雪波/摄影
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到,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那么,在城市消费的第一线,应该如何将促进消费的目标落地?
黄亚美建议,可以加大、加长精准刺激手段的力度和时间,增强消费意愿和能力。针对不同的收入结构、消费领域和重点人群,精准定制不同需求和面额的“消费券”。比如短期内集中将消费券发放在零售、餐饮等各类实体店,定期、长期进行推送,以此来刺激消费。
同时,要加大政企联合促消费力度,活用营销手段刺激跨界消费。大力发挥政府的“指挥棒”功能,以商圈为单位制造小型生活购物节,组织圈内主力消费品牌(尽量涵盖生活全品类)通过智慧推送商家消费券的方式,实现品牌间的相互引流和关联消费。
在黄亚美看来,还应该将现有优质服务业企业与会展经济有机结合,实现“双引流”。比如可以遴选一批优质服务业企业,在大型会展期间利用企业公共空间作为会展的主题分会场,便利和提升市民的体验感。
与此同时,增强消费者安全消费信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是很有必要的。要创建“放心消费承诺单位”“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提振消费信心。健全以信用评价体系为重点的消费后评价制度,对得分高的企业发放补贴、以资鼓励。
除了促进消费之外,黄亚美还就成都市商圈运营给出了她的建议。目前,传统春熙商业街面临物业空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春熙商圈的整体面貌。且现有物业建筑年限绝大部分是10年以上,楼盘建筑不仅老化,债权关系还混杂,导致好品牌进不来,业态转型困难。
春熙商圈东部的IFS、太古里已经形成时尚潮流、奢侈品为主的消费气质,但原有春熙商业街却缺乏主力商业,无法吸引和留住消费者。春熙商圈要想晋级世界级商圈,现有的商业规模和品质还需扩容提升,特别是盐市口商圈在交通治理和市容市貌上与春熙片区已经有明显隔差,消费体验差。
黄亚美建议,可以以春熙路为核心进行“东延西联”战略,远期规划“南扩”战略。“东延”为在现有红星路—大慈寺商圈的外沿延伸至东门码头一代,“西联”为联结盐市口商圈,“南扩”为新扩建春熙商圈西区和南区。从空间上看,各商圈是独立的,但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它们是一个整体,从而可以形成“蜀汉不夜城”商圈的概念。
成都悠久的文化同样值得借鉴。在她看来,可以将“百年春熙”与蜀汉历史文化相结合,从东门码头到盐市口,通过文化设定、商业定位的牵引,运用数字虚拟技术,将锦官城璀璨的商业历史发展长卷形成特色商业街区。吸纳更多本土优质品牌进行百年商业街规划,还可引入小型博物馆等文化创意,增加成都本土文化元素,深度还原“春熙场”的繁华。还可结合成都市内及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商旅文业态高度融合,让逛春熙路成为商业磁石点及旅游目的地。
“集中商圈中商家、协会、街道政府的力量,在政府的统筹下,发挥各家所长,重新对‘蜀汉不夜城’进行业态布局规划,与IFS、太古里商圈形成错位经营。”黄亚美表示,站在消费者层面上来看,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力、审美视野在不断提高和焕新,在常规商业环境下,需要增添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和需求的商业体来激发兴奋点。结合新生代群体的消费特点,长期使用“快闪店”模式来探索市场消费需求。与此同时,还要强化给予该区域对知名商业体、国际知名品牌首店招商的政策倾斜。